Shanghai Lvle Bio-Tech Co.,Ltd?
有機農業的核心訴求是保護環境,但保護環境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,如果不能高效而又可持續地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,有機農業注定不會成功。
比如,有機農業提倡使用農家肥,鼓勵農民進行間作和輪作,盡量少用化學合成的殺蟲劑和除草劑,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在盡量不減產的情況下讓環境受益,出發點沒有問題。有人曾經比較了有機農業和非有機農業的能源消耗,發現同等產量的有機農產品比非有機農產品節約了30%的能源,這當然是件好事。問題在于,目前的有機方式單產較低,生產同樣的糧食需要使用更多的農田,這卻不是一件好事。
舉例來說,河北棗強縣東紫龍村農民安金磊曾經被中國的有機行業視為模范,一家南方的報紙曾經報道說,安金磊不施化肥,改用糞肥和雜草堆肥,不種轉基因抗蟲棉,而是用本地種子,因為他相信“本地的種子就像土生土長的人,肯定最適應這地方”。他也不用農藥,而是在棉田兩邊種一排玉米一排芝麻,讓玉米充當誘餌,芝麻作為驅蟲劑……用這種辦法種植的有機棉花抵抗住了2006年的枯黃萎病,不但省了農藥化肥錢,而且穩產8000斤籽棉。甚至他的棉花“在絨長、抗拉的性能方面也都明顯優于其它棉花”,最后被一家紡織廠以每斤4.5元的價格收購,比市場價高出1.7元。
這篇報道是安金磊組織媒體記者去他家集體采訪后寫出來的,而我在3年后單獨前往東紫龍村,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。村里其他農民種的基本上只有棉花和玉米這兩樣農作物,但安金磊家的地里卻交叉地種著紅豆、黑豆、黃豆、綠豆、棉花、花生、玉米、谷子,辣椒、土豆、芝麻和各種蔬菜,甚至還種了兩分地旱稻,看上去相當雜亂。大部分莊稼都被雜草掩蓋了,只有撥開雜草才能看見地上到底種的是什么。人從地里穿過,會有一群群蛾子和飛蟲被驚起來,顯然這里害蟲極多。
(上圖為安金磊承包的農田,和周圍的其他人家的農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)
一位熟悉情況的當地人告訴我,安金磊以前逼著家里人下地人工除草,硬生生地把他母親逼得離家出走了。他出名后很多城里人慕名前來體驗生活,安金磊便讓他們幫忙人工除草,靠這些不要工資的志愿者解決了雜草問題。但志愿者漸漸明白過來,都走光了,所以他的田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。